很多人都认为,在天长县工作期间,“牛舌案”是他判决的第一桩名案。其实该案发生的时候,三十八岁的老包还是官场新人(参加工作第一年)。也就是说,当时他并没什么工作经验,但天生敏锐和直肠子,帮了他的忙。
如果说最初他还有股聪明劲儿,那接下来的广东肇庆三年,他完全成了大公无私的化身。他个子不高(一米八以下),但声如洪钟,给人一种威严和震慑之感。尤其是他拿肇庆(当时还叫端州)的砚台腐败开刀,斩断产业链,令全国文坛震动。那时候,岭南一带经济很不发达,一向是朝廷贬官的蛮荒场所。可是在那里,包老师干得很带劲,很快名震江湖。
对这名官员,仁宗多次听臣下提起,不由得内心窃喜。彼时大宋建国已七十年,官员奢侈之风渐长,百姓的意见很大。仁宗觉得,他需要扶一个人,好好整肃一下官场。一根筋的老包,就这样被他看中了。
3
中国古代的传统,遇事从来都不是靠制度,而是靠人脉,北宋时期就是这样。
开封市博物馆藏《开封府题名记碑》,备载宋代历任开封知府名录,“包拯”二字因常被后人寻找指认,留下痕迹
如果你不认识人,也没有钱,官司很难打赢,基本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拥有社会资源的人,可以左右逢源,干点欺男霸女的坏事,很常见。老百姓的容忍度也比较高———群众愤怒,只能以头撞地。慢慢地,这成了朝堂民间约定俗成的规则。但包老师不认这一套,他只认理儿。所以江湖上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传言。意思是,如果打官司没有钱疏通关节,不要害怕,至少还有阎王爷和包公做主。这给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下了无限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