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那些根据科学的观念化而获得的对象,都沉积在非课题的、视域性地在先被给予的我们实践可能性的储备之中。”“由于发生的积淀,所有超越直观之实践的对象化结论,包括现代的、建基于观念化之上的技术实践的结论,都会进入到科学以外实践的直观世界视域之中,而在这个视域中非课题显现的世界就是生活世界。”[34]胡塞尔把这一过程称为生活世界“流入”,并由此认为,科学世界以及包含在它之中的具有科学真理的东西本身也属于生活世界。
其四,生活世界不仅为科学世界提供价值和意义基础,而且对各种特殊的世界进行统一和整合,因而具有价值功能上的优先性。自然科学家“主观思想活动的牢固基础是生活的周围世界,周围世界永远被预设为基本的工作领域,只有在这个领域中,他的问题与他的方法才产生意义”[35]。然而,科学世界在其生成过程中,却日益沉迷于那个符号的理论的世界,遗忘了它赖以产生的基础,遗忘了它在生活世界中的“原型”。“‘客观真的’世界,科学的世界,是在较高层次上的构成物,是用前科学的经验和思想为基础的,或者说,是以它的对意义和存有的认定的成果为基础的。只有彻底地追问这种主体性(在此特别需要追问造成对世界及其内容的认定、造成对一切前科学的和科学的模式的认定的主体性,以及追问理性的成就是什么并如何),我们才能理解客观真理和弄清楚世界最终的存有意义。”[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