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未兴办新学之前,我国的儿童读物分两种:一是“启蒙读物”,如《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幼学》等;二是科举考试用书,四书五经、史鉴、古文辞之类。据吴研因《清末以来我国小学教科书概观》一文评价,这些书文字艰深、陈义过高,使得儿童七八年时间耗费在死记硬背上,结果除培养出少数“通儒”外,于国家科学文明进步帮助甚小,无法做“增进智识的食粮”。而商务印书馆的《最新教科书》与传统蒙学读物截然不同,它是以全民教育为目标,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养成,从简到繁、循序渐进,是我国小学教育从私塾制走向学校制过程中具有开创性的一套教科书。
在《编辑初等高等小学堂国文教科书缘起和编辑大意》文中,“缘起”部分介绍了此套书的缘起、册数(当时学制九年共18册)、适用儿童年龄、课文内容涵盖、思想倾向,从中反映出该套书编辑的教育理念:虽为国文课本,但不仅仅是教认字作文,更着重“育人”,凡有关人格养成、爱国和文明开化的内容均涉及之,并且循序渐进、注重趣味性。在“编辑大意”中,它指出了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编辑之难——要适合脑力薄弱的儿童渐入文字的领域,摒弃了十八项不适宜的原则性选材、编辑做法。特别之处,除了课本内容,鉴于当时新式教育尚在雏形、国家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这些编辑还针对儿童的程度,提出了每日、每星期、每半年的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