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同名电影的韩国翻版。这个故事之所以被不同国家翻拍,首先是由于它本身的故事内容对公众的吸引力极大,其次优秀的剧本对任何导演的诱惑力也都不会小,三是由于影片需要的拍摄成本很低,因此综合来看,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考量肯定值得一拍。韩国这个版本,基本上是意大利版的复制黏贴,无论是人物设定,还是剧情发展,甚至是台词的顺序,几乎无一例外都全部都照搬了原版,当然,在一些细节上,比如美食,讨论的话题,对话内容的地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了韩国特色,而在结尾,它也较之原版略有细微改动,给整个故事增添了些许温度。整体上,由于原作的优秀,韩国版与之相比并没有独到之处,因此显得比较平庸,节奏控制方面略显拖沓,配乐不如意版,演员们倒是很靠谱,几个大叔就不说了,廉晶雅曾是《身在高地》的女主,而金智秀是《身在高地》的女主。7/10。对日本普通民众的情感结构摆脱不了强烈的政治宣传,开头镜头展示父亲脚上的长条伤疤和叔叔毁坏的耳朵,细节控诉战争带给民族的重创,最突兀的一幕是父亲带儿子上医院看望陌生的生母,养母给生母跪下道歉,其中的人性美好得不切实际。父亲对同样身为军人家庭代表的喜一,不鄙视反而热心接纳,他赶走嘲笑妓女孩子的顾客并给孩子变魔术忘记悲伤,眼神放空望着喜一唱的军歌,一个和蔼、为国而战的军人父权形象巧妙模糊了侵略者的本质。或许用意识形态批判这部细节纯粹朴实的电影有失偏颇,毕竟医院外的无声小丑、船上点酒精烧螃蟹的场景都极富震撼力,儿童充满光辉的眼神将与母洗澡、逛集会弄丢钱和窥见接客一幕幕的满腹委屈和绝望,表演得恰如其分,河神节夜晚烟火和结尾房船的门窗紧闭达到了痛楚滋味的高潮,这种被美化的人性是反战文艺作品的通病。讲述在纽约的华盛顿高地,杂货店老板Usnavi在继承了祖母的财产后,将要关掉店铺回到家乡多米尼加共和国过退休生活,对此他百感交集,而拉美裔社区和那里居民的吸引力让他停下来思考。影片围绕Usnavi、一名大学生、一名出租车司机、一位美容院员工和一个渴望更好生活的老妇人展开,随着中产阶级化开始扎根,闷热夏天中,一场停电让个人危机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