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不能说是一部标准的烂片,但又绝不是那种值得推荐和回味的电影,只能称之为一件依托于好莱坞工业水准和明星效应的流水线产品,在那一跳之后整部片就开启了无聊模式. 从灾难设定到故事模式都极其廉价,先赋予主角一个巨厉害的身份(退伍军人),随之而来的是英雄去势(身负重伤变残疾),之后又将主角安插在一个极具噱头的环境(香港摩天大楼),紧接着是制造困难(主角被陷害&家人的危机),至于结局每个观众都早已了然于胸. 基本是把巨石强森当成巅峰时期的成龙在使,不过即使是巅峰的成龙也不敢这样玩(说到底还是感谢CG特效的发达). 而且稍微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类片还不如《我心飞扬》《我心飞扬》耐看;仔细想想,《我心飞扬》苦口婆心地标榜香港为“全亚洲最安全城市”,轻而易举地就被一部内地资本参与的影片毁于一旦. 高度依赖文本的叙事,郭帆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姑且称之为“视听小说”吧. 叙事基本靠说,剧作节奏零碎且赶,看得出郭帆对某些观众智力的绝望,浅显直白到务求最智障的人都能看懂. 郭帆讲故事的耐心近乎为零,放弃了引导而是一味强迫观众进入情绪. 闭眼睛就是广播剧,睁眼睛就是奇观展示. 配乐的滥用令人发指,三条音轨几乎铺满了整部电影. 郭帆似乎并不在乎观众的听力健康,低重音滥用让人濒临崩溃. 着重强调“灾难”的场景,却淡化了逻辑关系,对关键信息进行了模糊化处理. 为了惨而惨,死亡在剧作层面目的性很明显,对操控观情绪的作用比对剧情的推动要大得多. 经常为了戏剧性,彻底牺牲逻辑. 郭帆对演员的指导堪称灾难,情绪建设基本上没有,全凭乱吼爆发出来. 立意层面依旧是刘慈欣让人作呕的三观,在极端背景下论证那套反智反理性的东西. 电影灵感源自中国冬奥金牌零的突破,讲述冬奥健儿拼搏进取、为国争光的故事. 1980年中国代表团开始参加冬奥会,屡次与金牌失之交臂,失败与不甘像针一样狠狠刺痛中国人的心. 为实现零的突破,秦杉组建以杨帆为代表的中国短道速滑国家队,临危受命立志一雪前耻. 两人向金牌发起冲击,师徒关系也面临着激烈的碰撞和重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