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本清张小说改编的这一部电影几乎没有什么推理可言,“他不是我爸爸,我没有见过他”最后小孩这一句话真让人心酸,几度痛哭. 虎毒不食子,绪形拳将一个无奈的男人演绎的淋漓尽致. 一边是前妻扔下的三个孩子,一边是强势的新妻. 矛盾从前妻扔下孩子消失后开始,三个孩子打乱了以印刷为主的绪形拳一家的正常生活,妻子的压力(不能容忍前妻的孽种)、生意已经剥去大部分精力,照顾三个孩子变成拖累. 将一个又一个孩子“处理”掉实在让人不能直视. 电影细节处理独到,那个定时的钟完美的衬托出杀人后的心境. 五分之四的篇幅铺垫,只留下一小段剧情上演儿子救父. 看到此处,不经有想哭的冲动. 电影情节很简单,叙述沉稳. 内敛,一出凄惨的故事背后拷问着人性. 鬼畜:魔鬼、畜生. 电影有强烈的爱憎观,儿子的举动是嘲讽,讽刺的是生而为人,那一撇一捺的分量确实是一部摄影,光影,剧本,剪辑,表演等各部分都具有极高水准的杰作. 对于叙事的节奏和调动观众的情绪把握的十分精准,叙事的条理清晰,无拖泥带水的痕迹,不断的用讲故事的手法将观众原先的期待不断打破,重新建立,主题层层递进. 直到最后一举戳破上层阶级的门面谎言,道出真正武士之殇,完成对那个时代精妙的人性社会剖析. 不少摇镜在廊柱等日式建筑和精美的光影下,十分具有艺术美感. 主人公有重大转折变故时,忽明忽暗或似黑幕版的似舞台剧的调度十分具有张力. 对自然天气现象特别是风的运用在影片的后半段可以说是出神入化,尤其是那场草地中经典的狂风大战,完全不输黑泽明. 过影片结尾的一针见血,批判虚伪的狠劲和彻底,让人联想到《白虎》中在铺垫塑造不够的前提下,秦王与无名的所谓英雄惜英雄是否有点中国自古以来的武侠浪漫理想化情结. 第一只野生白化孟加拉虎于1951年在印度被当地的一位土王摩诃拉伽(意即“伟大的国王”)马尔坦德·辛格发现,当时马尔坦德正在打猎. 小白虎被发现时只有9个月大. 马尔坦德把这只特别的小虎带回王宫,并为它取名为“莫罕”,意即“令人迷惑者”. 自此之后,也有一些在野外目击白虎的报告,但无一获得证实. 世界上现有的几百只白虎全都是它的子孙. 孟加拉白虎是世界一级保护动物,是印度国宝,世界上仅存白虎210只左右. 20世纪70年代发现一只公白虎后,其被引入动物园繁殖,一般孟加拉白虎出生3年后才能成年. 各国动物园生存数量也极其有限. 白虎非常稀有,由于缺少保护色,白虎在自然界非常难存活,在野外已经灭绝. 白化孟加拉虎白化孟加拉虎白化孟加拉虎是孟加拉虎的一种变种. 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孟加拉虎原本橙黄色底黑色条纹的毛发转变成白底黑纹. 孟加拉白虎是孟加拉虎的一个变种,颜色与普通孟加拉虎不同,有粉红色的鼻子,白到奶油色的皮毛,有黑色、灰色或巧克力色的条纹. 白虎的眼睛通常是蓝色的,但可能是绿色或琥珀色. 野生白虎极为罕见,几乎见不到. 雄性孟加拉虎从头至尾平均身长2.9米,孟加拉虎体重180-389千克;雌性略小,测得身长2.6米,体重110-190千克. 白虎是孟加拉虎遗传基因突变产生的白化个体,2005年为止世界上仅存白虎200余只. 而北京仅在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有19只,包括9只成年虎(3.5-4岁)、5只亚成年虎(1.5-3.5岁)、5只未成年虎(1.5岁以下). 在历史中,中国、韩国、尼泊尔及一些东南亚国家的文献也有记载关于白虎的文字. 在中国,白虎更成为了一种神物,唯有当帝王具备德政或是天下太平的时候才会出现,所以中国大陆动物园都很热衷于繁育白虎等“吉祥异兽”. 在四象中,白虎和青龙对应,是代表西方的灵兽. 孟加拉白虎经常被误解成患上白化症,其实不然. 真正患上白化症的老虎身上不会有条纹. 而孟加拉白虎有正常的黑色或深褐色的条纹. 白虎之所以有白底的毛发是由于基因突变. 突变后的基因是隐性的,即使父母双方都带有白色隐性等位基因,也只有四分之一的机会可以生下白老虎,白老虎因为太显眼,在野外很难生存. 患有先天缺陷的白虎患有先天缺陷的白虎已知只有孟加拉虎拥有上述的隐性基因,但许多人工饲养的白虎都是孟加拉虎和东北虎的混种. 由于基因库有限,一对白虎交配产下的后代往往有许多健康问题,如斜视症、较弱的抵抗力等. 猫科动物对水天生的惧怕心理是人所共知的. 但在美国旧金山“六旗探索王国”,一只名叫奥丁的雄性孟加拉白虎不仅一点也不怕水,反而以出众的游泳技能闻名于世. 2009年已8岁的奥丁是一只成年雄性孟加拉白虎,全身毛皮雪白,上面还有孟加拉虎特有的黑色斑纹. 它身长3米,强壮有力,虽然长得很吓人,但由于自小由人类抚养长大,所以性格并没有那么狂野. 和所有的老虎一样,奥丁也无肉不欢.